世態變幻何其快,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,幾個月恍若隔世。學校少了師生身影,教學不用教室,大大小小的活動或停擺,或延期,或搬到網上。今年的“全港普通話演講比賽”與時俱進,在網絡平台遙距進行。
這是新事物,打開電腦,參賽者與評判看似近在咫尺卻各居其所,可以遠在天邊,也可以近在隔壁,已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比賽模式了。賽前組委會和統籌老師未雨綢繆,盡量設想比賽時可能出現的問題,還組織了一場賽前模擬演練,找來兩個學生試鏡,音量、清晰度、背景等。演練很管用,有的問題解決在萌芽中。
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,演講者在臥室、飯廳或客廳,背景是牆壁、沙發、門窗或電視櫃,穿著是休閒服而不是學生裝加黑皮鞋,沒有觀眾,最多有親人在旁邊假扮觀眾,學生們真不容易。評判老師們倒是正襟危坐,有的還化了淡妝,用了本屆賽事的首頁畫面做虛擬背景,醒目的背景給賽事注入了些許現場感。
有一個穿T恤、短褲、打赤腳的男孩,他的講題是“責任”。講他有一次和朋友踢足球,不小心把球踢到人家的窗戶,打碎了玻璃,事件引發他對責任和擔當的思考。男孩講得極其投入,論據、論點、論證清晰明確,內容乾淨利落,觸動了我的情緒,儘管他略帶口音,我還是給了不錯的分數,後來發現兩位同事的評分也不錯。
觀看屏幕就評出了冠亞季軍,說起來真是富有效率。朋友問我,是傳統的模式好還是在網上進行好,我說當然是傳統的好。當你看見參賽者笑瞇瞇地上場,活靈活現地站在你面前,對你笑,給你講故事時,那種享受無疑是另一個檔次。演講原本是講者與觀眾的一次互動,當雙方的目光相碰撞時,化學反應似的產生共鳴,傳情達意,實現心靈的溝通,從而引發觀眾對論點產生思考。
我說傳統模式好,還因為傳統比賽不僅為講者提供練膽的機會,還可能使他即興發揮,越戰越猛,達到最佳境界;就教學而言,易於觀眾學習,啟示更直觀,接受更直接,記憶更深刻,比較屏幕上的一閃而過,現場學習的效果不打折扣。
由香港教育局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資助的“全港普通話演講比賽”,今年是第二十二個年頭了,“香港音樂朗誦節”和“全港普通話演講比賽”是香港中小學每年的兩件大事。同事們都感到,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提升得飛快,比賽從內容到語音到技巧,水準在不斷拔高的同時,我們的評審標準也在隨之提升。
比賽沒有因疫情的爆發而斷層,網絡平台在特殊時期的功勞,這是一例。